中-欧智能机器人供应链与创新合作对接交流会即将举行 共探供应链协同与创新孵化新路径

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亮相,中欧联手驱动智能制造强引擎。本月在蓉,产业精英将共绘机器人领域“智造”合作新蓝图。
作为第十八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的重要平行会议之一,“中-欧智能机器人供应链与创新合作对接交流会”将于 2025 年 11 月 21 日 在成都中国-欧洲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紧抓中欧建交50 周年的战略机遇,汇聚双方机器人领域的政府部门、行业机构、领先企业与科研力量,围绕供应链协同、技术创新、行业趋势与商业应用开展深度交流,共同开拓智能制造的全球市场。
会议将从宏观层面解析机器人产业的政策趋势与创新方向。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代表将围绕成都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场景开放与发展空间进行系统性介绍,为中欧企业深化布局提供政策与产业支撑。来自欧洲机器人协会的研究副主席尤哈罗宁教授将以欧洲视角分享欧洲机器人市场趋势、产业格局重构及中欧合作契机;成都成华区管委会代表也将从“产业+场景”角度推介本地合作机遇。此外,来自欧盟委员会 AI 专家体系的西班牙专家将通过视频方式对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AI Act) 做关键解读,帮助企业了解出海合规要求,打开欧盟及全球市场的新入口。
专题分享环节将聚焦机器人技术的核心突破与产业化路径。工业机器人专题将呈现供应链协同的新实践,来自意大利布鲁诺基金会(FBK)的专家将分享中意合作案例,探讨跨国技术协作;思灵机器人、卡诺普等企业将展示工业机器人在细分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与制造升级方案。人形机器人专题将展示具身智能、人形系统控制及底层技术的最新进展,来自“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与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机构将以真实案例展示“技术突破如何驱动未来场景落地”。通过两大专题,中欧专家将系统呈现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成熟路径以及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前沿探索。
在创新对话环节,中欧产业界与科研组织将围绕供应链协同、技术共研及创新孵化展开开放式讨论。来自意大利FBK、芯华创新中心、AI 创新平台 Maxipat 等机构代表,将结合各自产业实践,探讨如何加速跨国合作、提升技术转化效率、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尤哈罗宁教授将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对中欧合作的潜力、路径与壁垒进行专业洞察,为后续合作提供关键建议。
会议最后设置项目路演环节,包括光学动作捕捉、驻空照明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的代表性项目将亮相,展示技术应用的多元化场景与商业潜力。
活动还将安排企业与成华区机器人产业园的线下对接,促进合作从“交流”走向“落地”,为中欧机器人产业合作注入动能。
当前,全球智能制造进入加速期,机器人产业已成为衡量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欧在机器人技术、产业链布局与创新资源方面高度互补,合作空间广阔。作为中国西部智能制造的重要高地,成都正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本次会议将在成都举办,将进一步促进中欧在机器人领域的供应链协同、技术共研与创新孵化合作,为构建开放、韧性、可持续的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贡献新的力量。